反暴力橙色篇章 | 出柜锦囊:孩子和家长都需要
2019年10月08日
新闻来源: 阅读量:

下决心要出柜了? 且慢!
恭喜你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但好的策略往往是成功出柜的关键。本期镇镇不仅为想要向父母出柜的你准备了酝酿期的锦囊,也贴心地为家有性与性别少数孩子的家长预备了应对出柜小贴士,希望这些锦囊们助大家在出柜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恭喜你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但好的策略往往是成功出柜的关键。本期镇镇不仅为想要向父母出柜的你准备了酝酿期的锦囊,也贴心地为家有性与性别少数孩子的家长预备了应对出柜小贴士,希望这些锦囊们助大家在出柜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同时,镇镇也要提醒大家,出柜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出柜也是一种选择。若评估后发现目前不适合出柜,请勿跟风出柜。(出柜评估量表详见下期黄色篇章推送)
彩虹暴力终结所致力于为性和性别少数社群提供性别暴力直接干预服务,提高社群伙伴反抗暴力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升直接服务者的家暴干预技能。
酝 酿 阶 段
三 类 技 巧
三 类 技 巧
出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多数的父母对于性与性少数群体缺乏了解,如果毫无铺垫就向他们坦白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社会对于性与性别少数群体刻板的负面印象再加上父母因缺乏实际了解而变得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很难不让父母产生震惊、恼怒、迷惑等的抗拒反应。
因此,在让父母踏入出柜这个滚烫的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让他们在对子女的情感和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认知上逐渐升温,再引导他们走向接受自己的儿女是性与性别少数的这个事实。与此同时,也不要忘了为自己与父母都准备一些帮助。出柜对父母也是一个考验,他们也需要大量支持来度过这一个坎儿,更需要大量信息去理解一个对他们而言陌生的群体。
酝酿期技巧之一:“增进亲子关系”
不要让你与父母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见面打招呼上,平时多关心父母,多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多谈谈你的生活细节,让亲子关系升温。如果不好意思开口,可以通过发送问候的消息、留下表达关心的便签条等等,积极与父母建立沟通。

良好的亲子关系往往是成功出柜的坚实基础,从中建立的氛围与习惯能让双方更加有效地沟通与理解彼此的心情和想法。其实多数时候,父母在面对亲子关系时往往比子女更加羞涩,想了解子女却不知如何开口。因此,不要羞涩,开动你的手指头,先向父母发送一条问候吧!
酝酿期技巧之二:“偷渡同志议题”
增进父母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认知,可以先从相关的社会议题入手,如谈论“剩女现象”、“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台湾同性婚姻公听会”等等。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在以下场景提出自己有关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想法,从而慢慢影响父母的看法。

▪新闻:“不经意”地将电视调到正在播出相关议题报道的新闻频道。如《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国外同性恋婚姻合法、名人出柜等正面新闻,都是可以引导父母看法的好题材。
▪影视作品:借由看得奖大片的名义,“碰巧”与父母一起观看性与性别少数议题的电影,如《霸王别姬》、《断背山》、《卡罗尔》、《丹麦女孩》等。

▪学术:借由课程需要或者读书会的名义,将有关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书籍带入父母可见的生活空间。氛围合适的话,甚至可以与父母讲讲自己的感想,引起讨论。
▪生活事件:通过发生在自己或父母身边的真实事件引起讨论,例如邻居家的孩子出柜了、认识了同志朋友、二叔的女儿没有结婚也过得很好等等。
酝酿期技巧之三:“资源准备”
出柜的结局其实难以预料,为了避免不好的情况发生地措不及防,在酝酿出柜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多重准备,以防万一。
准备出柜的你可以:
▪寻找对性与性少数议题友善或接受你的身份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老师等,在出柜过程中可以照顾你的情绪,在需要时甚至可以成为你与爸妈间的润滑剂。
▪寻找独立的可能,万一父母对你采取金钱控制手段,至少可以保持经济独立。
▪找到安全的自我空间,在不想面对家庭或无家可归时,能有暂时的安身之所。
▪寻找可以对性与性少数群体提供帮助的公益机构,如同志中心、彩虹暴力终结所等。
▪积累性少数相关知识、接触性少数群体,理清自己的认同过程。只有更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性与性别少数群体,才能更好地帮助父母去了解你和你的群体哟。

与此同时,不要忘记在出柜的过程中,
父母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帮助。
父母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帮助。
我们常说:“子女出柜,父母入柜”。子女走出柜子,有了更多的人生自由,但父母则像是被推进了柜子,开始背负着说不出的秘密。子女比较容易找到自己有归属感的社群,但父母难以看到其他性与性别少数子女父母的存在,更别说找人谈谈心中的苦了。子女容易通过网络和社群找到有关性少数群体的正确信息,父母则还处在对性与性少数少数人群不友善的社会大环境中,面对着大量错误的负面报道。
父母需要信息去了解子女所处的性少数群体,在接受子女的心理斗争中,更需要在情感和理性上都得到适度的引导。因此,在为父母准备资源时,我们可以:

▪寻找父母的情绪依靠。
在子女出柜这件事上,父母往往因社会观念、缺乏信息和了解社群的渠道等原因变得无助而担忧。然而,在与出柜的子女面对面时,父母容易陷入说教、劝导的姿态,压抑住自己脆弱的一面;在面对外人时,也常因话题的敏感性质而感到难以启齿,更不用说去寻求帮助了。因此,平日可以多留心有哪些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乃至专业的服务机构(如同志父母热线等)能认同、支持你,并能在你与父母沟通出现隔阂时和你的父母聊一聊。
在子女出柜这件事上,父母往往因社会观念、缺乏信息和了解社群的渠道等原因变得无助而担忧。然而,在与出柜的子女面对面时,父母容易陷入说教、劝导的姿态,压抑住自己脆弱的一面;在面对外人时,也常因话题的敏感性质而感到难以启齿,更不用说去寻求帮助了。因此,平日可以多留心有哪些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乃至专业的服务机构(如同志父母热线等)能认同、支持你,并能在你与父母沟通出现隔阂时和你的父母聊一聊。
▪加强权威立场的背书。
父母大多都信仰权威,尤其是有超高学历、专业证书的专家学者,如果能事先准备他们对性与性别少数议题所发表的友善言论,对爸妈就十分有说服力。例如,以生物的角度指出性倾向是天生的,往往能说服父母“你不是被带坏的”;或是站在教育的立场,表达应该让子女适性发展,往往可以让父母了解你的处境。如果父母要带你去给精神医生“证明正身”,确定你是个“真同志”,如果能找到有医德的友善医生,往往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父母大多都信仰权威,尤其是有超高学历、专业证书的专家学者,如果能事先准备他们对性与性别少数议题所发表的友善言论,对爸妈就十分有说服力。例如,以生物的角度指出性倾向是天生的,往往能说服父母“你不是被带坏的”;或是站在教育的立场,表达应该让子女适性发展,往往可以让父母了解你的处境。如果父母要带你去给精神医生“证明正身”,确定你是个“真同志”,如果能找到有医德的友善医生,往往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父母也需要同伴的支持。
我们都相信性与性别少数社群的小伙伴更能理解社群伙伴的心声,同样的,性与性别少数小伙伴的父母更能理解其他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父母的痛苦与挣扎。可以鼓励父母拨打同志父母热线,参与同志父母集会,让彼此也能从群体内找到力量。
▪让父母认识真实的性与性别少数小伙伴。
父母之所以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有刻板的负面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真实的社群小伙伴。如果你身边有些可以给父母带来“正面印象”的乖宝宝小伙伴,不妨在你准备出柜前,先恳请他们帮忙,以普通朋友的身份来家里做客,让父母留下好印象。出柜后,再让父母知道他们的身份,借此打破父母对于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的迷思。如果你这时有伴侣,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带回家,尤其不要忘了进行“彬彬有礼”、“抢着洗碗”、“送贴心小礼物”等的小心思,在父母知情前,抢先打好关系,为之后的出柜助力。
父母之所以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有刻板的负面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真实的社群小伙伴。如果你身边有些可以给父母带来“正面印象”的乖宝宝小伙伴,不妨在你准备出柜前,先恳请他们帮忙,以普通朋友的身份来家里做客,让父母留下好印象。出柜后,再让父母知道他们的身份,借此打破父母对于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的迷思。如果你这时有伴侣,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带回家,尤其不要忘了进行“彬彬有礼”、“抢着洗碗”、“送贴心小礼物”等的小心思,在父母知情前,抢先打好关系,为之后的出柜助力。
成功的出柜是孩子和父母双方
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作为家长
应该如何应对性与性别少数孩子的出柜呢?
Tips: 给家长的友情建议
当 你的孩子跟你 出柜 时,
当 你的孩子跟你 出柜 时,
DONT 请不要
1. 说“我就知道”,或其他暗含歧视和羞辱性的言语
2. 擅自把Ta跟你分享的告诉所有的人
3. 忘记了Ta仍然是你最了解和最爱的人
4. 询问一连串问题,侵犯Ta的个人隐私界限
5. 自以为你完全清楚Ta向你出柜的目的
6. 告诉ta这只是一个“阶段”或这是“暂时”的

DO 请
1. 明白这代表着Ta对你有极大的信任
2. 尊重Ta分享内容的隐私性(询问还有谁知道?希望向谁保密?)
3. 记住性与性别只是Ta生命的众多维度之一
4. 表现你对Ta分享的内容的兴趣,让Ta知道你很想了解Ta这方面的生活
5. 询问你如何能更好地支持Ta
6. 让Ta知道家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且永远为ta敞开
7. 询问Ta希望使用什么代词称呼
8. 花时间学习关于Ta的社群的知识
9.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带有歧视性或可能强化顺性别异性恋社会规范的表达
1. 明白这代表着Ta对你有极大的信任
2. 尊重Ta分享内容的隐私性(询问还有谁知道?希望向谁保密?)
3. 记住性与性别只是Ta生命的众多维度之一
4. 表现你对Ta分享的内容的兴趣,让Ta知道你很想了解Ta这方面的生活
5. 询问你如何能更好地支持Ta
6. 让Ta知道家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且永远为ta敞开
7. 询问Ta希望使用什么代词称呼
8. 花时间学习关于Ta的社群的知识
9.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带有歧视性或可能强化顺性别异性恋社会规范的表达
部分内容来自《出柜停看听:同志子女必读出柜宝典》
(台湾同志咨询热心协会著,2007)